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07288115222413864
原创 2023-11-18 11:29·真眼画师卍
上个世纪70年代,高速已经是落后观念。
体积加大,多装油,装大号的发动机,油门踩到底,油耗几倍的增加......快,很容易实现。
快是好事,但也是有代价的。
探测飞机靠雷达。雷达适合探测高空目标,不适合探测低空目标。
雷达靠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,电磁波走的是直线,地球是圆的。部署在地面、军舰上的雷达探测低空,电磁波往前走几十公里,会被地球隆起的弧线挡住,穿不过去,探测不到距离更远的目标。
向上、向高空,畅通无阻,适合雷达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,能探测到几千公里。
而飞机想飞得快,必须飞得高。
高空高速的米格31,3 万米、3马赫,双3
高空高速是一体的。高空空气阻力小,才能实现米格31的3倍音速。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在低空让飞机达到3马赫。飞得低,速度太快,撞山撞鸟的风险也非常大。
飞得快是单纯靠加大油门实现的。高空高速飞机必须得多装油,发动机得是大号的。飞机整体巨大,还是在高空飞行,非常容易被雷达探测到。
飞得快,特别突出,本身也更容易被雷达探测到。飞得快,发动机燃烧极其猛烈,而且机身与空气摩擦,产生更大的热量,红外特征明显,同样更容易被探测到。
雷达探测高空高速目标是最容易的,没有之一。
高空高速飞机的另一个弊端是机动性差。
飞得太快,机身承受的压力极大,这时候来个急转弯会解体。而且这种飞机先天是按直线飞得快设计的,本身也不擅长机动。
想飞得快,只能走直线。想更灵活,只能把速度降下来。50年前,各国已经选择了速度一般,飞得低点,更灵活。
米格25、米格31、歼8是高空高速理论打造的飞机。
F15、F16、苏27、歼10是低空高机动理论打造的飞机。
低空高机动领先高空高速一代。
低空高机动的F15
米格25、米格31速度快是落后的表现。拿它们飞得快说事,是没见过世面。米格25、米格31是根据落后理论打造出来的落后飞机。
苏35是苏27的延续,现在俄罗斯奉行的也是低空高机动。苏35是低空高机动飞机,米格31是上一代高空高速老飞机,和还在服役的歼8是一回事。
米格31是双3飞机,3万米(30公里)的高度,3马赫的速度。现在的防空导弹射高能达到几百公里,6-9倍音速。雷达最擅长探测这类高空高速目标,这些飞机机动性还差,不能紧急规避,雷达指引防空导弹打它们是玩一样。
战斗机是一个道理,机载雷达能非常容易的探测到高空高速飞机,然后拿导弹攻击。
F15、苏35发现导弹来袭,可以急转弯打出一串干扰弹。米格25、米格31不行,只能眼睁睁看着导弹打过来。
几十年来,飞机不是飞得越来越高而是越来越低。飞得低可以有效的躲避雷达的探测,隐蔽性大大提高。但低空情况非常复杂,有山有树有建筑物还得空战,要求飞机必须非常灵活。想灵活不能飞得太快。所以几十年来,飞机也不是越来越快,而是略有下降。
飞得贼高、飞得贼快,没有技术含量。飞得低、灵活,不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技术上,都要更先进。
单纯的追求高速是70年前的理念。
走低空、速度降一些,更灵活是60年前的理念。
隐身是50年前的理念。
但隐身和超音速是对矛盾!超音速飞行会产生高热,超音速还得飞得高一些,相当于高空中高速移动的大火球,雷达、红外设备一下子就能探测到,采用隐身设计也没用。在亚音速的情况下,发热不是很严重,才可以考虑隐身。
所以F117、B2都是亚音速设计。
B21既然要做成隐身轰炸机,也必须是亚音速。
隐身、亚音速、低空的B2轰炸机
战斧这类巡航导弹走的也是低空、亚音速路线。沿着地形的起伏飞,飞得低、速度慢、红外特征不明显,很难被探测到。最后阶段可以忽然改变轨迹,让拦截落空。风暴阴影、金牛座还采用了隐身设计,在战场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
高空高速的导弹比高空高速的飞机还好拦截。没有隐蔽性,没有规避能力,飞行路线固定,很容易被对手计算出飞行轨迹,然后进行拦截。苏俄的反舰导弹3倍音速,走高空,早都淘汰了。
俄罗斯的图160轰炸机是双模。
超音速、不隐身的图160轰炸机
可以飞2倍音速,但必须走高空。这么巨大的飞机走高空,还是高速高热,隐蔽性是零,在导弹面前是靶子。图160更多是走低空路线,走低空必须是亚音速。对于图160而言,低空亚音速比高空超音速实用得多。问题是它不隐身,加上体型巨大,还是没有隐蔽性。
西方的侦察机、预警机是自上而下的探测,和雷达自下而上的探测一样,都是畅通无阻。图160走低空也没用,在内地起飞就能被发现,全程处于监视中。
飞得低、亚音速、目标大、没有规避导弹的能力,俄罗斯全国还只有那么几架。图160宣传的很夸张,实际上俄乌战争打了快两年,它连门都不敢出。
美国更老一代的B52现在还能上去阵,是因为B2、F22、F15、F16、A10、阿帕奇可以提前把敌人炸烂。俄罗斯的飞机不能先把敌人炸烂,图160也就出不了门。
超音速、不隐身的B1轰炸机
美国现在有三款轰炸机。B52是最老的,不隐身,亚音速。B2是最强的,隐身、亚音速。B1卡在中间,和图160是一类,不隐身(所谓的半隐身)、超音速。但美国把B1最先退役了,这种超音速轰炸机是最不招人待见的。
超音速不是随便飞的,1.X倍音速跟亚音速比,油耗翻几倍,2.X倍音速,油耗翻几十倍!飞机都有放油的功能,降落前把油都放光,防止出现意外着火。而飞机2倍音速的油耗要远超放油的速度。超音速只能在紧急的时候飞几分钟。2.X倍音速,几分钟之内不但会把油烧光也会把发动机烧坏。
图160要是真遇到战斗机,真开2.5倍音速逃跑,5分钟之后连回家的油都没了。
亚音速、0.9倍音速已经很快。不论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,包括图160,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亚音速飞行。超音速不是为了赶路快,而是打起来以后突然加速几分钟,为的是推力大,机动能力强。
隐身战斗机也是亚音速隐蔽接近敌人,需要的时候再突然加速。可以超音速、2倍音速,但那时候就不隐身了。
战斗机超音速是为了几分钟的剧烈战斗。
轰炸机超音速相当鸡肋。得使用更大的发动机、更大的油耗、装更多的油,导致机体更庞大,隐蔽性、机动性更差。关键时刻超音速会彻底暴露,油耗极高又跑不远。再加速也跑不过导弹,机动性还差,摆脱不了战斗机。
亚音速,不要加速那几分钟,可以做得更小,航程更远,隐蔽性更好,还能稍微灵活一些,再加上隐身设计,明显更实惠。
没有对空搜索雷达、没有空对空导弹的F117隐身、亚音速攻击机
图160以及以前的所有轰炸机,包括F117攻击机,都不装对空搜索雷达。所以图160戏耍战斗机这事根本不成立,它不知道战斗机什么时候过来,不知道战斗机在哪里,也就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加速,该往哪里逃。
不装对空雷达也不能装空对空导弹。空对空导弹需要对空搜索雷达指引。
B21、还没露面的轰20,会不会装对空搜索雷达,会不会装空对空导弹,是不是增加了空战能力,还得拭目以待。